比思論壇

標題: 中华白海豚仅存活802头 海洋污染成死亡主因 [打印本頁]

作者: macd50    時間: 2012-10-3 09:42
標題: 中华白海豚仅存活802头 海洋污染成死亡主因
中华白海豚仅存活802头 海洋污染成死亡主因
2012-10-03 06:36:20   来源: 科技日报
44C5567DB152C4AC94964F8D15FB912A.jpg
白海豚资料图片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在澳门友谊圆形地海边发现两具中华白海豚尸体。这已是一周时间内发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滩两次发现白海豚尸体,一只为身长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只专家估计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
9月25日发现于澳门海滩的白海豚,体型较大的身长2.05米,重约150公斤,搁浅在海边石滩上,腹部裂开,性别有待确定;而另一具体型较小的中华白海豚尸体重约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盖着一层胎儿血膜,估计是初生海豚。这两只白海豚初步确定属于活跃在澳门机场水域的珠海台山族群,根据伤情猜测,死因为船只螺旋桨导致。有关部门表示,会将成年海豚做成骨骼标本,幼体海豚则会做成浸制标本。
白海豚印象
仅存活802头,比大熊猫还稀少
在毗邻澳门的珠海市伶仃洋上,三条粉红色的白海豚突然跃出水面,轻盈地划出一条条优雅的曲线,阳光照射下,皮肤泛出迷人的光芒。不到一秒后,它们已潜入海中,不见踪迹。
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是中国仅存的国家一级保护鲸豚哺乳动物,它们不集成大群,常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白海豚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它们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鲻科和石首鱼科鱼类的幼体,爱吃小黄鲷和小鲳鱼等。
然而,目前中华白海豚这个“家族”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有濒临绝迹的危险。由于每三年才生一胎,中华白海豚繁殖率低、生存率低,同时生存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它们。据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截至2011年,存活的白海豚仅有802头,比大熊猫还稀少。
智力相当于5岁儿童,回声定位堪比雷达
白海豚一向以具有高智商闻名,它到底有多聪明呢?海豚一直是海洋世界的明星动物,据夏威夷大学研究者对海豚长达20年研究发现:海豚具有可媲美于猿类的学习能力,可以学习高难度的行为,海豚具有类似人类语言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中华白海豚具有相当于5岁幼童的智商,但它的眼睛较小,视力差,主要依靠头部的回声定位系统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它的头部呼吸孔和呼吸道中间有个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然后用耳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即使在黑暗或混浊的海水里也能很快地发现猎物在哪里、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它甚至能分辨出还在3000米以外的鱼群是它喜爱的石首鱼还是讨厌的鳊鱼。海豚这种特殊功能已被生命科学部门和军事部门进行仿生学研究。
生存考验
白海豚体内重金属含量逐年上升
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白海豚标本陈列室,研究者们放置了历年白海豚死亡搁浅后的100多头尸体,白海豚的各类死状可谓触目惊心。有被高速行驶轮船的螺旋桨打伤致死的,还有的在涨潮时误入渔民沿海设置的围网,退潮后被围网困住在淤泥中窒息而死。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加林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2003年以来,保护区对所有能处理到的白海豚的死亡案件,都会建档并做死因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导致白海豚死亡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幼豚的高死亡率,占到38%;其次是珠江口的高速往来船舶,占18%到20%;第三是渔民的捕鱼网,白海豚捕捉食物时,钻进网里就跑不出来,无法呼吸导致死亡,占19%到20%。剩下的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海洋垃圾或者生病等。”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的吴玉萍教授通过对白海豚样本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各类重金属含量正逐年上升。样本体内硒元素浓度比前三年的数据多了2至7倍。由于硒元素在鲸豚体内主要参与汞的解毒作用,因此这提示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体内的汞积累在近些年很可能存在上升趋势。专家表示,重金属元素在体内囤积,不会造成人和生物直接死亡,但这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会造成健康状况和生理指标下降。
毒素囤积导致幼豚死亡率高
据媒体报道,每年在香港发现的海豚尸体中,起码有一半是初生的婴儿海豚,解剖后发现它们胃中只有并且没有致命的伤痕。
据称,有机氯化物如已禁用的农药DDT和电子工业常用化学品PCB等有毒物质会于食物链中积累,在食物链顶层的生物如海豚等会囤积最大量及最高浓度的毒素,这些毒素主要储藏在脂肪组织内。海豚乳液含40%脂肪,会蕴藏大量毒素,第一胎的小海豚因为哺乳而吸收了妈妈体内积聚了共10年的毒素,由于免疫系统还在发育阶段,抵抗力弱,小海豚便成了海中毒素的最大受害者。据了解,海豚妈妈体内的毒素经乳液转移给她的第一胎婴儿后,她若再生第二和第三胎,这些的下一代生存机会会大得多。
沿海工程对其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针对9月25日的中华白海豚死亡事件,澳门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表示,发现中华白海豚尸体的海边正是污水厂的排水口,而港珠澳大桥及新城填海等工程会对生物及海洋栖息地造成一定影响。
2009年底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型工程,其建设进度和施工情况广受关注。这座联通港珠澳的大桥将穿过白海豚保护区,对白海豚的生存构成了新的挑战。有评估报告表示,由于工程需兴建近500个桥墩,还需填海兴建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将会令白海豚失去一些重要的栖息地。施工设备产生的噪音和频密的往来船只机械噪音均会影响白海豚的觅食和活动。此外,施工期船舶的油污和碰撞、栖息地的破碎、对低栖生物的破坏等同样不容忽视。
针对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白海豚到底有没有影响的问题,陈加林说:“如果我说没有影响,没有人会相信,影响是肯定有的。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港珠澳大桥施工带来的影响,造成白海豚死亡的直接证据。”
珠海海事局局长李忠华对大桥建成后白海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建设期间对白海豚的影响当然会有,但是大桥建好后,跨珠江口的高速船舶肯定减少,碰撞事件、排放的垃圾也会减少,对于白海豚的生存会有帮助。”
保护现状
保护白海豚就要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如今国际上对鲸豚的研究,尤其是对白海豚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据报道,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海豚做个体识别研究,也不过是从2011年才开始,距今只有一年半。
“相比起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受到的威胁可能更严重。”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王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华白海豚处于整个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它的生存情况代表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保护白海豚,不是要保护单个海洋物种,而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今年年初,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与中山大学携手合作,成立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以了解不同白海豚种群间的关系,协助区内政府制定长远保育方案。基因数据库位于中山大学内,占地12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存有最多基因样本、且覆盖率最全面的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共存有120多个搁浅白海豚的内脏、皮肤、牙齿等样本,涵盖了大部分的白海豚热点水域。基因数据库的建立,为评估基建工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中华白海豚保护策略。
有报道称,由于保护和修复白海豚生态环境方面的努力,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白海豚数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


作者: BOYLM    時間: 2012-10-4 20:54
可怜的中华豚   应该大力保护
作者: lixiang007700    時間: 2019-9-15 11:12
国家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sit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