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吃过口香糖,不知道有没有为学会吹泡泡下过一番心思。不过小编每次吃口香糖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好奇,它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为啥都嚼不烂呢?
后来知道真相眼泪掉下来,原来口香糖和轮胎之间的关系不小,怪不得这么有嚼劲了。
让口香糖可以始终嚼不烂的秘方就是其中含有胶基,虽然胶基的具体配方是商业机密,但主要组成部分还是比较公开的。 BBC纪录片《吉米的食品工厂》就详细解密了胶基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看完了这些配料表,顿时感觉当年大嚼口香糖的自己还真是有勇气。 这罐无色透明的胶态物是聚异丁烯,胶基的原料之一,一般用以制作篮球和轮胎。不过在现在这种状态下,它也可以直接放在嘴里嚼。
聚醋酸乙烯酯也是重要原料之一,它是一种受热就会变得有弹性的塑胶制品,一般拿来做胶水。
将这两样东西放进锅里进行加热翻炒,再佐以石蜡和松树树脂,时不时撒上一些滑石粉不停接着搅拌,一锅热气腾腾的胶基就可以出锅啦。
理论上来说这个时候就可以拿来嚼了,但此时的「口香糖」并没有味道,颜色也不太好看,是十分原始的状态。而且比较软,嚼着嚼着容易错口吞下去。
因此在口香糖生产厂里,还需要加入许多其他成分,经过多重制作工序才能使之变成各种颜色各种口味的泡泡糖、口香糖、木糖醇之类的产品。 根据Science Channel拍摄的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在面对大量的已经成型的胶基颗粒时,工人们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最终需要的颜色在胶基颗粒中倒入相应的食用色素。
在胶基颗粒中倒入色素改变颜色 早期大部分泡泡糖都会使用粉红色的色素,其原因是当时第一个想到要将泡泡糖进行商业生产和贩卖的Frank H. Fleer,他的工厂里面只有粉红色的食用色素。 后来的其他泡泡糖制造商也充分发挥了复读机本质,大多都借鉴了第一款泡泡糖所使用的粉红色。之后才慢慢延伸出一些其他的颜色口味和形状的泡泡糖。 除了颜色的改变,口香糖里面还需要加入一些其他成分来使得原本无味的胶基更具食欲,让人们愿意不断的嚼下去。 使用葡萄糖浆充当甜味剂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因为它是液态的,所以可以将较硬的胶基颗粒进行浸泡,并使之软化。
糖浆 根据产品不同进一步加入香精等其他物质后,在高温环境下,机器对这些混合物进行搅拌。
差不多二十分钟左右搅拌物开始成型,颜色也逐渐变得均匀,开始有了口香糖的雏形。但这个时候的「口香糖」还比较黏更偏向糖的部分,不够有嚼劲。
所以要继续搅拌,直到它变成像发泡面团一样,表面有一些气泡口,质感也更加有韧性就可以「出锅」了。
将口香糖团推到预挤压机,使之变成长条状,为下一步挤压成特定的形状做准备。 在到达下一个挤压成型点之前,这些口香糖预备军会经过长长的流水线,这个过程是为了冷却风干,使得它不那么黏糊糊的。
根据每个厂商的设计不同,长条状的口香糖会被二次挤压成为不同的形状,比如说这个就被制造成了齿轮的样子。
不过到这里还并不意味着口香糖预备军的旅途就已经结束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冷却和风干,否则就会在包装的时候粘在包装纸上,吃得时候也很狼狈。 挤压成型后的下一站就是专门的冷却室,口香糖长条需要在2-7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15分钟左右的冷却。
经过层叠的履带,可以延长口香糖条在冷却室滞留的时间,也能一定程度上拉扯和调整口香糖的厚度。 冷却完成之后的口香糖就可以被进行切割和包装,然后摆上货柜了。
现在我们在一般的超市、便利店、小卖部都可以轻易买到各种口味的口香糖,但是在以前人们将口香糖赋予了医用意义,所以口香糖只在药店出售。 二战时期的美国物资紧缺,美军需要通过嚼口香糖来使自己在战场上镇定心情,口香糖变成了军需物资,普通民众只能通过大排长龙来购买十分稀少的民用口香糖。 在战时本身生产力不足,而大部分口香糖又都供应给了军方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很难从正常途径购买,于是就有黑市开始售卖嚼过的口香糖。另外也有因为舍不得扔好不容易买到的口香糖,所以将其浸泡在清水里第二天再拿来嚼的做法。 等等,买别人嚼过的口香糖?换作是你,你能下得去嘴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