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杭州一名小伙头一晚喝了半斤白酒后睡下,因为发生意外窒息,第二天再也没有醒来。于是,关于年关酒局和酒量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生表示,一个人的酒量如何,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与后天练习没有多大关系。 疑问:每天练酒量为何仍是一杯倒 今年27岁的刘先生是四川泸州人,大学毕业后进入石桥铺的一家电脑公司做销售。“要想赚得多,就要喝得多。”在酒桌文化的影响下,小刘从工作之初就想提高酒量,在泸州酒厂工作多年的爷爷告诉他,只要每天喝一点,逐渐加量,酒量就会提升。近一年,小刘每天回家都要喝一些红酒,但仍然无法改变“两口就脸红,一杯就要倒”的状态。他不明白,在酒坛边长大的自己,为什么酒量就练不出来呢? 饮酒基因决定酒量 一直以来,民间都认为酒量是练出来的。去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绝非后天锻炼养成的,而是由“饮酒基因”所决定。这种基因能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度,从而决定这个人是否是酒鬼。 首先,他们培育出一种爱酒胜过喝水的老鼠,证明了喝酒习惯具有遗传性,是由基因决定的;接着,他们设计了“酒精挑战”赛,要求300余名受试者在8分钟内喝下一份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喝完后,他们还需填写表格,记录自己的感觉;一种特殊仪器,还被用来测量酒后身体晃动程度,说明受试者醉酒程度。 研究者Raymond L. White发现,15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与喝醉程度紧密相关。这一饮酒基因是一群基因在起作用,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后,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有趣的是,饮酒基因能随繁殖代代遗传。换言之,老爸能喝一斤,儿子肯定少不了八两。对某些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为预防“瘾君子”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或许在将来,饮酒基因能为科学家提供思路,藉此发明改变饮酒基因的新药,帮助人们戒酒。 喝酒脸红的人不仅酒量不大,还很可能比不脸红的人更容易患食道癌;酒量原来练不出来,如果老爸能喝一斤,儿子就不会少于八两;酒醉无解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有效的解酒方法。 说法:酒精基因终身不会改变 什么是酒精基因?简单地说,就是和酒精分解有关的一系列基因,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决定不同人喝酒之间的反应差异。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基因是乙醛脱氢酶(ALDH2),如果发生异常,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伤害肝脏。 某医院检验科主治医师罗福康博士解释,酒精基因是人体基因序列的一段,人在出生时,酒精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终身都不会改变。医院开展的酒精基因检测,正是通过检测乙醛脱氢酶对应的基因型,来分析一个人对酒精代谢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是否适合饮酒。 他介绍,人体的ALDH2主要分三种类型,即纯合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分别代表三种不同酒精代谢能力的强弱,检测中三种类型只有一种会呈阳性,反映检测者相应的解酒能力。其中,纯合野生型代表解酒能力好,杂合突变型为差,纯合突变型为很差。 罗博士称,小刘的检测结果中,纯合突变型酒精基因显示为阳性,说明解酒酶根本无活性,对酒精代谢能力非常差。而人在出生时,酒精基因就已经决定了酒量的大小,终身都不会改变,再怎么练酒量都没用。 民间两个争论 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 欧美人比亚洲人能喝? 答案:× “因为性格豪爽,我们就是比南方人能喝。”在各种酒桌上,北方人这句有着优越感的话,引起过多次朋友之间的小型论战。 “这不一定,从基因相同的角度上来说,南方人和北方人酒量的潜质应该是相同的。”罗福康博士表示,有研究报告显示,因为数千年民族融合的原因,北方人乙醛脱氢酶变异几率在一定程度低于南方人。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是一种可以诱发分泌的酶,在天气寒冷或潮湿区域,长期饮酒可以促使更多分泌。所以,在酶活性正常的情况下,生活习惯成为决定酒量的第一原因。 欧美人比亚洲人能喝? 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饮酒人数最多的国家,酒文化博大精深。研究报告却显示,从基因上分析,亚洲人却又是世界上最不适宜大量饮酒的种族。 罗福康博士说,基因确实存在种族差异。欧洲白种人、美洲白种人、黑人与中国人相比,乙醛脱氢酶变异几率很小,因此大部分酒精都能顺利代谢,所以看到欧美人能喝,也不用去羡慕,这仅仅是基因上的不同而已。 民间两种看法 喝酒脸红的人能喝? 答案:× 在民间的观点中,有一种说法是喝酒脸红的人更适合饮酒,其实完全相反。 罗福康博士说,脸越喝越红,是乙醛蓄积,造成血管扩张产生的,说明乙醇脱氢酶(ADH)正常,乙醛脱氢酶(ALDH)缺乏。这类人头晕、恶心想吐的现象十分明显。 喝酒脸白的人能喝? 答案:× 罗福康博士说,如果喝酒后脸发白,那就更吓人了,说明这类人体内乙醇脱氢酶缺乏,连基本的酒精都很难快速分解,导致酒精蓄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脸因此越来越白。 他提醒,此类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底线,旁人也以为能喝,如果不再节制,很容易发生急性酒精中毒。 ALDH2(乙醛脱氢酶) 基因型阳性结果解酒能力 纯合野生型代谢能力强,活性高好(可适量饮酒) 杂合突变型代谢能力偏弱,只有部分活性差(须控制饮酒) 纯合突变型代谢能力差,完全无活性很差(最好不喝酒) 酒醉无药可解? 医学上,醉酒被称为酒精性中毒。酩町大醉后,很多人都言之凿凿地告诉你一些解除醉酒的独门妙计:喝浓茶、服用保肝药、吃香蕉及多喝水。 很不幸,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方法有用,有些甚至是有损健康的。今年年初,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雷切尔·弗里曼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就这样告诉人们。早在2005年,英国、荷兰就通过实验验证过常见解酒方法。这些办法包括3种药物、4种食疗法以及果糖解酒法。结果显示,这些方法对缓解醉酒后某些症状(如恶心、头痛)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解除醉酒状态。换言之,对于酒醉没有什么好方法,找到适合你的有效解酒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打着解酒名号的药物有很多。结婚喜宴上的新郎、夜店CLUB的常客都可能使用过。恼人的是,医学上并没真正意义的解酒药。吹得神乎其神的药效,其实是给饮酒者心理暗示——吃了解酒药不容易酒醉,即便多喝三五杯也会感觉良好。换言之,解酒药的功效多半是安慰剂作用。解酒药的成分多为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酶等,顶多有缓解头痛、恶心的作用,绝不会酒量倍增,千杯不醉。 文章来源:新浪健康 |